.   返回主站设为主页
信息搜索:
首 页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教学研究 人才培养 教学运行 实践教学 考务管理 学位授予 质量监控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人才培养 » 课程建设 » 正文

关于印发《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0-12-10 17:10: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要评论()
摘要:

 

(校党字〔2020〕33号)
 
校属各单位: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经学校党委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委员会
                                                                  2020年12月9日

附件: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努力培养具有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创新精神、扎实学识、实践能力、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重点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
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
——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学思践悟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
——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政法工作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真正落实人民警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三、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切实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本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坚决防止“贴标签”“两张皮”。   
(一)根据不同性质的课程,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1.公共基础课程。要重点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课程,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体育、美育类课程,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美育教学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2.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3.实践类课程。专业实验实践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社会实践类课程,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二)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1.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2.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四、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
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要讲好用好马工程重点教材,推进教材内容进人才培养方案、进教案课件、进考试。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要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组织开展“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新闻实务大讲堂”等系列讲堂,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百万师生大实践”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
五、具体措施
(一)强化意识,提高能力。组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树立“课课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搭建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开展经常性的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等活动。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深入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开展教学教研专项建设。 
(二)明确责任,推进落实。各教学单位要制定建设计划,明确课程思政建设任务,落实责任分工。组织修订“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以及如何评价思政育人成效。以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为单位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研发、编制新课件、新教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各教学单位都要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优秀教师。各院系每个专业培育“课程思政”示范课不少于2门,优秀教学团队不少于2个,优秀教师不少于2人。其他教学单位,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不少于1门,优秀教学团队不少于1人,优秀教师不少于1人。各教学单位要在建设经费上给予支持。建设基本情况报教务处备案。
(三)加强立项,示范引领。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学校面向人才培养方案中各类非思政课程,设立“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专项。各教学单位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可申报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学校将对每门立项课程配套专项建设经费2万元,建设周期为1年。 
(四)开展评比,鼓励建设。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课程思政”建设活动,形成良好的建设氛围,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说课讲课比赛以及优秀教案、课件评比和典型教学案例评选、优秀教学成果评比等活动。
版权所有: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教务处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中路103号    邮编:071000   冀ICP备14009983号